阿司匹林的药有什么作用

一、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血栓素A₂(TXA₂)的生成,从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TXA₂是强大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抑制其生成可防止血小板过度聚集形成血栓。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对于已经发生过心脑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以及存在高危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合并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再次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例如,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显示,在冠心病患者中,服用阿司匹林可使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约30%-50%。

二、抗炎作用

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机制与抑制COX活性有关,它能减少前列腺素(PG)的合成。前列腺素参与炎症反应的多个环节,如引起血管扩张、增加血管通透性、导致疼痛和发热等。在一些炎症性疾病中,如类风湿关节炎,阿司匹林可以缓解关节的肿胀、疼痛等炎症症状。研究表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等会有所下降,关节的炎症情况得到改善。不过,对于儿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时需要特别关注其胃肠道反应等问题,因为儿童的机体代谢和耐受性与成人有所不同。

三、解热作用

当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等因素影响时,会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引起发热。阿司匹林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COX,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使升高的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发挥解热作用。例如,在感冒引起的发热患者中,服用阿司匹林后体温可逐渐下降。但对于儿童发热,虽然阿司匹林有解热作用,但由于其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等严重不良反应,一般不推荐儿童使用阿司匹林来退热,而更倾向于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等相对更安全的退热药物。

四、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

对于存在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如男性年龄≥50岁、女性年龄≥60岁、吸烟、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且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10%的人群,阿司匹林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研究显示,这类人群服用阿司匹林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可降低约20%。但在应用时需要权衡出血风险等因素,比如对于有消化道出血高风险的人群,使用阿司匹林需要谨慎评估利弊。

五、在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

对于已经发生过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如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等,阿司匹林是二级预防的基础用药。它可以持续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再次形成,降低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例如,在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再次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率。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尤其是老年患者,其机体的凝血功能可能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变化,更要注意观察。

本文地址:http://www.yiyaopr.com/jiankang/2025-09-13/714255.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