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是化疗吗

一、介入治疗与化疗的定义区分

1.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的全身性治疗手段,药物可通过静脉注射、口服或体腔灌注等方式进入体内,作用于全身可能存在肿瘤细胞的部位,其作用机制是干扰肿瘤细胞的增殖、分裂等生物学过程。例如全身静脉化疗常用的铂类药物(如顺铂等)通过阻碍肿瘤细胞DNA复制发挥抗肿瘤作用。

2.介入治疗:是在超声、X线、CT等影像技术引导下,通过穿刺针、导管等器械对病变部位进行直接操作的局部治疗方法。如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肿瘤供血动脉后,先注入化疗药物,再注入栓塞剂阻塞动脉,使肿瘤组织缺血坏死,这里化疗药物是局部应用,属于介入与化疗结合的形式,但核心是通过局部途径实施治疗。

二、二者的主要区别

1.作用范围

-化疗作用范围较广泛,可作用于全身可能存在的肿瘤细胞,包括远处转移病灶;

-介入治疗作用范围相对局限,主要针对局部病变区域,通过对病变局部的血管栓塞或药物直接灌注等方式发挥作用,例如肝脏肿瘤的介入治疗主要针对肝脏内的肿瘤病灶及其供血动脉。

2.药物剂量及副作用

-化疗由于药物分布全身,为达到抗肿瘤效果常需一定剂量,可能带来较明显的全身副作用,如骨髓抑制(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等);

-介入治疗通过局部高浓度药物灌注,相对全身化疗药物剂量可适当降低,全身副作用相对较轻,但局部可能出现相应反应,如栓塞后局部组织缺血引起的疼痛等。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1.老年人: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减退,无论是介入治疗还是化疗,都需更谨慎评估肝肾功能对药物代谢及治疗耐受性的影响。例如介入治疗中对比剂的使用需考虑肾功能情况,化疗时药物剂量调整需更严格依据肝肾功能指标,以避免因肝肾功能不全导致药物蓄积加重不良反应。

2.儿童:儿童在介入治疗或化疗时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由于儿童脏器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化疗药物的选择及剂量计算需精准,且介入治疗的操作需充分考虑儿童的解剖特点和耐受能力,尽量优先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3.妊娠女性:妊娠期间进行介入治疗或化疗需特别谨慎,化疗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介入治疗中的辐射暴露等也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一般需综合评估妊娠风险与疾病治疗需求,权衡利弊后谨慎决策。

本文地址:http://www.yiyaopr.com/jiankang/2025-07-29/709155.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