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会引起宫缩 宫缩的原因须重视

一、生理性宫缩

(一)孕期不同阶段的生理性宫缩

1.孕早期

-在孕早期,受精卵着床后,子宫会开始有一些轻微的收缩,这是为了让受精卵更好地着床和适应子宫环境。一般来说,这种宫缩比较微弱,孕妇可能不易察觉,但从生理机制上是子宫为了维持妊娠状态的一种自我调节。

-对于年龄在20-35岁左右的健康孕妇,孕早期的生理性宫缩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与孕妇的生活方式关系不大,主要是体内激素变化引起子宫肌层的适应性收缩。

2.孕中期

-孕中期时,子宫逐渐增大,会出现不规律的无痛性宫缩,也称为BraxtonHicks宫缩。这是子宫的一种练习性收缩,为即将到来的分娩做准备。例如,有研究表明,大约从孕12-14周开始,部分孕妇可以感觉到这种宫缩,其频率会随着孕周增加而有所变化,但一般不会引起宫颈的改变。

-不同年龄的孕妇在孕中期出现BraxtonHicks宫缩的情况可能相似,但对于有过多次妊娠史的孕妇,可能对这种宫缩的感知会略有不同,不过总体仍属于正常生理范围。

3.孕晚期

-孕晚期临近分娩时,宫缩会逐渐变得有规律,这是胎儿即将娩出的信号之一。子宫肌层的敏感性增加,宫缩频率会逐渐加快,强度也会增加。此时,子宫通过规律性宫缩促使宫颈成熟、消退和扩张,为胎儿的娩出做准备。

-对于高龄孕妇(年龄≥35岁),孕晚期的生理性宫缩可能需要更密切的关注,因为高龄孕妇发生妊娠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如妊娠期高血压等,这些情况可能会影响宫缩的正常进程,需要医生加强监测。

(二)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生理性宫缩诱因

1.运动

-适当的运动一般不会引发异常宫缩,但如果孕妇进行了剧烈运动,如快跑、跳跃等,可能会刺激子宫引起宫缩。例如,长时间快速行走后,部分孕妇可能会感觉到子宫收缩。这是因为剧烈运动使身体产生应激反应,促使子宫肌层收缩。

-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孕妇,如平时有规律运动习惯的孕妇,在运动强度适当增加时可能会出现生理性宫缩,但只要宫缩不频繁、不伴有疼痛和宫颈变化,通常是可以接受的。而平时缺乏运动的孕妇,突然进行较剧烈运动后出现宫缩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建议这类孕妇逐渐增加运动强度。

2.性生活

-在孕中期,如果孕妇进行了适度的性生活,一般不会引起宫缩,但如果性生活过于剧烈或刺激到子宫,可能会诱发宫缩。这是因为性生活过程中子宫受到机械性刺激,导致子宫肌层收缩。

-对于不同年龄和妊娠状况的孕妇,性生活后的宫缩情况有所不同。年轻健康的孕妇在适度性生活后出现短暂、轻微宫缩且很快缓解的情况较为常见,而对于有前置胎盘等特殊妊娠情况的孕妇,则应避免性生活,以防引起异常宫缩导致不良妊娠结局。

二、病理性宫缩

(一)妊娠相关疾病引起的宫缩

1.先兆流产或先兆早产

-先兆流产:多发生在孕28周前,常见原因包括胚胎染色体异常、孕妇内分泌失调(如黄体功能不全)、子宫畸形等。此时孕妇会出现宫缩,同时可能伴有阴道少量流血。例如,因黄体功能不全导致孕激素分泌不足,子宫对宫缩的敏感性增加,从而引发宫缩。

-对于有胚胎染色体异常家族史的孕妇,发生先兆流产的风险相对较高,孕早期就可能出现宫缩等先兆流产表现。而对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先兆流产,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孕妇,需要积极治疗甲状腺疾病以维持体内激素平衡,减少宫缩的发生。

-先兆早产:发生在孕28-36周之间,常见原因有感染(如生殖道感染、绒毛膜羊膜炎等)、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感染是导致先兆早产的重要因素,细菌或病毒感染会引起子宫炎症反应,刺激子宫肌层收缩。例如,孕妇如果发生细菌性阴道病未及时治疗,可能会上行感染引起绒毛膜羊膜炎,进而引发宫缩。

-多胎妊娠的孕妇发生先兆早产的几率较高,因为子宫过度膨胀,对子宫肌层的压力增大,容易出现宫缩。对于多胎妊娠的孕妇,需要加强孕期监测,包括子宫收缩的监测等,以早期发现先兆早产迹象。

2.胎盘异常

-胎盘早剥: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会引起强烈的宫缩,同时伴有阴道流血,腹痛程度因胎盘早剥的类型而异。其发生与孕妇血管病变(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腹部外伤、胎膜早破等因素有关。例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血管痉挛,导致子宫胎盘灌注不足,易发生胎盘早剥,进而引发宫缩。

-对于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无论年龄大小,都是胎盘早剥的高危人群,需要严格控制血压,密切监测宫缩情况以及胎盘功能等。

-前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前置胎盘孕妇常出现无痛性阴道流血,有时也会伴有宫缩。这是因为子宫下段扩张,胎盘附着处的血窦破裂,刺激子宫收缩。例如,随着孕周增加,子宫下段逐渐拉长,前置胎盘处的胎盘与子宫壁错位分离,引起宫缩。

-高龄孕妇合并前置胎盘的风险相对较高,这类孕妇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密切关注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宫缩加重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二)非妊娠相关疾病引起的宫缩

1.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等,炎症刺激会波及邻近的子宫,引起子宫收缩。例如,细菌感染尿道、膀胱后,炎症因子可通过神经传导或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影响子宫肌层,导致宫缩。

-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泌尿系统感染引起宫缩的情况可能相似,但对于孕妇来说,由于孕期生理变化,泌尿系统感染更易发生,且需要特别注意,因为感染可能会影响胎儿健康。例如,孕妇发生膀胱炎时,除了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宫缩,需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关注宫缩的变化。

2.肠道疾病

-某些肠道疾病,如急性肠炎,炎症刺激肠道平滑肌,也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子宫收缩。例如,食用不洁食物后引起急性肠炎,肠道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盆腔充血,进而刺激子宫收缩。

-对于有肠道疾病史的孕妇,在孕期需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感染。一旦发生肠道疾病,要及时治疗,以减少对子宫的不良刺激,避免宫缩加重等情况。

三、特殊人群宫缩情况需重视

(一)高龄孕妇

1.特点

-高龄孕妇(年龄≥35岁)发生宫缩异常的风险相对较高,如前文所述,胎盘早剥、先兆早产等情况的发生率增加。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孕妇的生殖系统功能下降,子宫肌层的弹性和适应性不如年轻孕妇,对各种刺激引起宫缩的敏感性可能增加。

-高龄孕妇在孕期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宫缩情况,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包括B超监测胎儿发育、宫颈长度测量等,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宫缩异常相关问题。

2.注意事项

-高龄孕妇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如果出现宫缩,无论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都要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专业评估,因为高龄孕妇的任何异常宫缩都可能对妊娠结局产生较大影响。

(二)有妊娠并发症孕妇

1.妊娠期高血压孕妇

-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高,而胎盘早剥会引起强烈宫缩。这类孕妇需要严格控制血压,将血压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同时密切观察宫缩频率、强度以及阴道流血等情况。一旦出现宫缩异常加重,如宫缩频繁、伴有腹痛等,要立即就医,因为这可能是胎盘早剥加重的表现,严重时会危及母胎生命。

2.多胎妊娠孕妇

-多胎妊娠孕妇子宫过度膨胀,容易出现宫缩,发生先兆早产的几率增加。这类孕妇需要加强孕期监测,包括子宫收缩的监测、宫颈长度的监测等。如果出现宫缩,要注意休息,必要时需要住院观察,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给予抑制宫缩的治疗(但需严格遵循医疗规范,避免不恰当用药),以延长孕周,提高胎儿的存活率。

总之,引起宫缩的原因多种多样,生理性宫缩在孕期不同阶段较为常见,但病理性宫缩需要引起重视。无论是哪种情况,孕妇都应密切关注自身宫缩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保障母胎健康。

本文地址:http://www.yiyaopr.com/jiankang/2025-09-29/715898.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