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盗汗是什么原因
生理性原因
小儿新陈代谢旺盛,皮肤含水量较高,微血管分布较多,植物神经发育不成熟,故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后1-2小时内,可能出现盗汗情况。比如婴幼儿在刚入睡时,因交感神经兴奋,会有轻度盗汗,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一般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改善。
病理性原因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由于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磷代谢,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汗腺分泌增多,出现盗汗,还常伴有夜惊、烦躁、方颅、肋骨串珠等表现。有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中盗汗发生率较高,主要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影响了钙的吸收利用,进而影响神经肌肉的稳定性,使得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汗腺分泌异常。
感染性疾病
-结核感染:结核杆菌感染是引起小儿盗汗的常见病因之一。结核杆菌感染后,患儿除了盗汗外,还常伴有低热、咳嗽、乏力、消瘦等表现。例如肺结核患儿,夜间盗汗较为常见,这是因为结核杆菌感染后,机体处于一种慢性消耗状态,免疫反应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出汗增多。
-其他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在感染过程中,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等物质可刺激机体,引起发热、盗汗等症状。一般感染控制后,盗汗症状也会随之缓解。
其他系统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由于心脏功能受损,心输出量减少,机体为了代偿,会通过交感神经兴奋来调节,可能出现盗汗症状,还常伴有气促、乏力、口唇发绀等表现。
-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兴奋,可出现多汗、盗汗,同时伴有消瘦、烦躁、食欲亢进等症状,但在小儿中相对少见。
当发现小儿有盗汗情况时,首先要观察盗汗的程度、伴随症状等。如果是生理性盗汗,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要注意保持小儿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衣物。如果考虑是病理性盗汗,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结核菌素试验、维生素D检测、心电图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小儿盗汗,家长要密切关注,若怀疑有病理性因素,应尽早带小儿到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本文地址:http://www.yiyaopr.com/jiankang/2025-09-04/713280.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上一篇:胃癌中分化腺癌厉害吗
- 下一篇:男人喝什么补肾又补精
- 肝晚上几点排毒2025-09-04 16:56:05
- 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2025-09-04 16:56:03
- 怎么制定减肥计划?2025-09-04 16:56:02
- 处女膜能再造吗?2025-09-04 16:56:00
- 激素六项是什么多少钱2025-09-04 16:55:59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询入口
2023-05-11
-
中国四大顶级医院
2023-09-13
-
70岁以上老人核酸检测费用多少 新规定明天起不做核酸了吗
2022-11-07 17:44:38
-
十大不建议买的纯牛奶排行,不能喝牛奶的原因
2023-06-30 14:06:52
-
梅婷现任70岁老公曾剑个人资料(曾剑个人资料)
2022-09-08 09:22:36
-
烟台今天已封闭的小区 烟台现在封闭小区名单有哪些
2022-10-12 09:07:30
-
张家界桑植新娘吴梅婚纱照事件完整版 看女主出轨聊天内容视频
2022-11-11 14: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