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面神经麻痹的经验与体会

原标题:诊疗面神经麻痹的经验与体会

面瘫又称为面神经麻痹,临床上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这两种类型的面瘫在病因、症状上均有显著区别,周围性面瘫又称为面神经炎,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面肌麻痹,口眼歪斜,患侧额纹及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示齿时口角偏向健侧,鼓腮漏气,漱口漏水,不能做皱眉、嘟嘴、耸鼻等动作或幅度减小等。依据中医学理论知识,认为面瘫属于中医学歪嘴风、吊线风等范畴。“经络空虚,风邪入中,痰浊瘀血痹阻经络,筋脉失于漏养”是面神经麻痹的基本病机。

结合多年临证经验,笔者认为,面神经麻痹的病因、病机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正气亏虚。这是面神经麻痹发病的前提。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阳气内虚,不能散布于经脉,以致经络空虚,是邪中经络引起面神经麻痹的前提。但着眼于临床,面神经麻痹多发于青壮年体盛之时。体盛之时,虚从何来呢?邪何以侵入呢?笔者经过治愈多位患者,并对治愈患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梳理、分析、总结,认为面瘫多于夜间或晨起发病,是静时阳气归藏于内,邪气乘虚而入;壮年体盛之时,若不惜身,烦劳过度,卫外不固,汗出当风;或饮食失节,将息失宜:或邪盛之时,正气相对不足,正不敌邪,皆可谓因虚致病。

二是风邪。这是面神经麻痹发病的先导。风性善行数变,其性轻扬,易上犯头面部位;风为百病之长,邪气入侵多以风邪为先导。笔者认为,致病的首要因素是风邪,这亦是古代医家多将其列于中风之缘故。而风邪入侵又多兼挟其他邪气。从临床实际及资料报道分析,本病多发于秋冬季节,寒气主令之时,风多挟寒邪而侵入人体,致使患病;盛夏炎热之时,汗孔易开,阳气易泄,若贪凉饮冷,损伤阳气,风挟寒邪为病者亦不鲜见。春在五行中属木,风气主之,寒热交替之时,腠理时疏时密,将息不慎,风邪可挟寒或热而为病。若平素饮食不节,嗜食厚味,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素体痰盛之人,风邪入侵,易致风邪挟痰流窜经络而导致发病。

三是风痰瘀血痹阻经络贯穿该病之始终。笔者认为:面神经麻痹之病乃经络之病,风邪入中,经络气乱,气血运行不畅,气津因之不行,加上寒邪凝滞或热邪煎熬,多致风痰瘀血焦灼为患。在病之早期,以风痰瘀血痹阻经络为主,属于实证。病之后期,风痰瘀血焦灼不去,气血不能荣养筋脉突现,呈虚中夹实之证。而风痰瘀血痹阻经脉贯穿该病之始终。

(作者为河南省首届名中医)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jiankang/2021-11-15/555742.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