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脑梗死,是脑出血!

原标题:这不是脑梗死,是脑出血!

病例

这天,一名女子陪同母亲来到医院就诊。母亲步态不稳,迈步时右腿使不上劲,她只能由女儿搀扶着走路。进门后,女儿说1周前发现母亲反应稍迟钝,右下肢无力,觉得可能是天气变冷了,又发生了脑供血不足,该去输液了,就带着母亲去附近诊所输“活血”药物。

可是,输液后,母亲的症状越严重了,实在没办法,只好来医院看病。

接诊医生问患者最近几个月有没有摔倒。患者说:“没有。”这时,她的女儿说:“2个月前,母亲起床时没有站稳,头撞到床头上,当时我还带她去医院做了头颅CT检查,结果没发现什么问题。”听到这里,医生让患者进行头颅CT复查,因为怀疑患者可能患了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有以下几个特点:

1.患者外伤轻微,甚至无外伤史。

此病的最主要原因是颅脑外伤,而老年人由于动作迟缓、行动不便等容易跌倒,甚至没有明确的外伤史,仅仅头部做一个大的摆动动作亦可引起重度慢性硬膜下血肿。颅脑外伤主要损伤桥静脉或皮质小静脉而引起出血。老年人普遍存在脑萎缩,可使蛛网膜下腔扩大,桥静脉相对拉长并且充盈,增加了血管的易损性。脑萎缩还会使颅腔相对扩大,当头部加速或减速运动时桥静脉易撕裂或断裂而出血。老年人颅内压相对较低,一旦发生少量硬脑膜下出血,不易自行停止,容易形成血肿。这就是老年人轻微颅脑损伤易产生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原因。由于当时未注意或因记忆障碍而遗忘,部分患者否认有外伤史,在医生问诊时能记起有颅脑损伤史的老年患者只占70%左右。

2.潜伏期长。

老年人发生外伤至出现症状的时间在3个月以上,有的长达数年;由于病情发展缓慢、潜伏期长,更增加了患者及家属对外伤史的遗忘。因此,仔细追问外伤史至关重要。

3.精神症状突出。

由于包膜新生血管再出血等原因,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老年患者的出血量比中青年多(经常超过100毫升),且出血量常与症状不成正比。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检查结果有高密度影、低密度影、等密度影和混杂密度影4种表现。本病需要与脑血管病、脑肿瘤、正常颅压脑积水及精神疾病等相鉴别。

治疗

钻孔冲洗引流术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对老年人,手术动作应更加轻柔,血肿放液要慢,防止颅压骤降而发生脑内出血和硬膜外血肿。

血肿清除术适用于以下情况:1.血肿腔内有血凝块。2.血肿包膜过厚且为多房性。3.老年人的脑组织弹性差,复位困难,引流术后无效者。预后一般良好,少有后遗症或死亡。

因此,年老体弱者,尤其是行动不便者,需要有人陪护,防止摔伤,以免发生意外。万一不慎头部发生磕碰,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进行头颅CT检查,当时结果正常也不能“万事大吉”,一定要定期进行头颅CT复查,因为这个病的出血速度有时是很慢的。

患者在女儿的陪同下进行头颅CT复查,果然是硬膜下血肿,立即住院进行手术治疗。经过积极治疗,出院时,患者右下肢的肌力恢复正常。

(作者供职于洛阳市中心医院)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jiankang/2021-11-15/555729.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