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20急救医生被免职后

  • 2022-04-01 22:00:05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上海浦东120急救车不出借除颤仪,老人离世一事,并未随着急救医生被免职而结束,仍在引起持续关注。

作者|肖湘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3月30日,有上海浦东网友发文称,一老人哮喘发作,家人呼叫120后,正遇到进入小区的另一辆急救车前来救治自己同一栋楼的邻居,在与邻居沟通协商优先救治后,向急救车上的医生求救,但急救医生并未施救,最终老人去世,该网友还列出了详细的时间线且伴有视频为证。

3月31日,上海浦东卫健委公布了对这一事件的处理结果,回应称这名医生当时虽然有紧急救治任务在身,但如此处置实属不当,浦东卫健委已对该名医生作出停职处理的决定,同时举一反三,对全区医务工作人员加强教育,在当前疫情特别复杂、严峻的考验面前,尽医务工作者的全力,为群众提供专业、安全的医疗服务。

虽然相关部门已经下了定论,但关于如何看待这名急救医生的做法,还是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在一些医生社区关于这一事件的讨论,一些医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有医生表示,换一个角度,如果医生借出了除颤仪,但另一患者出现而因没有得到除颤仪的及时抢救出现意外,又会出现什么样的舆论风向?

丁香园表示,有医生担忧如果因出借设备而导致接诊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反而会让自己陷入风险。律师的观点也印证了这一担忧,「基于医疗侵权损害赔偿的过错原则,救护人员对接诊患者负有救助义务,但却因外借设备而导致了损害后果,那么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

不过,也有医生网友认为,在这起事件中,120急救人员可以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湖北武汉协和医院医生“协和医生Do先生”认为,原则上来说,当120急救人员在外出执行某项抢救任务途中遇到另一个患者需要急救,应该迅速了解该患者大致病情,做出一定判断,然后立刻拨打120,向急救中心汇报情况。然后根据两个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以及附近其它120急救车的距离,来做出决定,如果目前途中遇到的这位患者病情可以等待其他救护车,就继续执行原来任务,等下一辆急救车过来。

“如果目前患者病情十分危急,随时有生命危险,则应该立刻参与抢救,将自己的任务交给其它120去执行。因为除了新冠患者,其他患者也是生命。”Do先生表示。

医法汇医事法律团队张勇律师认为,欠缺经验、判断不当大家都是可以给予宽容的,“但不能认为我的职责只是来挽救120急救车上的这一条生命,而另一条生命与我无关。两边都是需要急救的病人,现实中也很难两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以有合理的解释,但绝不能有些许的漠视。”

而知名急救医生@急诊夜鹰则给出了自己的建议:“120医生可以这样做:车上的患者病情允许,征得车上患者和家属同意,先带着除颤器和急救箱去现场参与施救,如果前期采核酸的大白抢救了10几分钟,120再过去救10几分钟,没有效果,就可以与家属沟通抢救无效的问题了。做以上措施的同时,汇报120中心,听指挥。如此特殊情况,务必汇报。”

急诊夜鹰透露,广州市120一线救护车出车规定第六条明确,救护车在出车执行任务途中遇到其他需要急救的情况,应停车察看并向“120”报告,原则上救护车继续执行原派车任务,向现场人员做好解释。如途中病人病情危重,救护车必须留下抢救时,要向“120”报告,由“120”另派救护车抢救原任务的病人。

3月31日晚,当事人家属在微博上表示,自己诉说这起遭遇,并不是要将老百姓与医生放到对立面,而是要探讨面对这种突发情况,面对轻重缓急的病情时,医疗资源如何分配,相关人员如何判断。“因为我相信,在接下来的疫情期间,还是会遇到同样医疗资源紧张而造成重症不能马上得到救治的情况。我就是想问问,我们还能做的更好吗?大家还可以做的更好吗?”

(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END

2022全国医院运营大会来了!

从“大建设”到“精运营”,如何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如何通过良性运营实现医疗机构精细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如何打造市场认可的品牌专科?....5月28-29日,由2022上海医交会专家委员会、上海交大社会医疗机构研究所学术支持,看医界传媒主办的2022全国医院运营大会将在上海举行,欢迎报名参会参展!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4-01/578611.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