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均衡、更便捷、更绿色,这样的全民健身期待你的加入!

  • 2022-03-31 18:00:08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中办国办印发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正当时

本报记者 董超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民健身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目前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方面最高规格的指导文件,对于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将成普遍生活方式

《意见》要求,到2025年,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到2035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的生活方式,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意见》指出,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纳入社区服务体系,培育一批融入社区的基层体育俱乐部和运动协会。在社区设立健身活动站点,引导体育社会组织下沉社区组织健身赛事活动。推动体育系统管理的训练中心、基地、体校的健身设施以及运动康复等服务向社会开放。建立国家队、省队运动员进校园、进社区制度。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将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意见》指出,加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向基础薄弱区域和群众身边倾斜力度,与常住人口总量、结构、流动趋势相衔接。完善农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网络,逐步实现城乡服务内容和标准统一衔接。鼓励有条件的城市群和都市圈编制统一的全民健身规划,促进区域内健身步道、沿河步道、城市绿道互联互通,健身设施共建共享。

研究推动在河北崇礼、吉林长白山(非红线区)、黑龙江亚布力、新疆阿勒泰等地建设冰雪丝路带,支持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支持新疆、吉林共同创建中国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沿太行山和京杭大运河、西安至成都、青藏公路打造“三纵”,沿丝绸之路、318国道、长江、黄河沿线打造“四横”,构建户外运动“三纵四横”的空间布局。

打造居民身边的体育生态圈

《意见》指出,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和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新建居住区要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公共健身设施,纳入施工图纸审查,验收未达标不得交付使用。支持社会力量建设“百姓健身房”,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资源建设共享健身空间,建设国家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

拓展全民健身新空间。支持依法利用林业生产用地建设森林步道、登山步道等健身设施。推进体育公园建设,推动体育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在现有郊野公园、城市公园中因地制宜配建一定比例的健身设施。

推动健身场地全面开放共享。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带头开放可用于健身的空间,做到能开尽开。已建成且有条件的学校要进行“一场两门、早晚两开”体育设施安全隔离改造;新建学校规划设计的体育设施要符合开放条件。鼓励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实行免费和低收费政策。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董超 万涛

值班主任 || 范宏博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3-31/578376.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