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域静态下,无法静止的医务人员
- 2022-03-31 14:00:15 腾讯健康
- 健康
本文作者:山竹、吞吞
3 月 27 日,上海「划江封控」,将以黄浦江为界分批实施核酸筛查。浦东新区、奉贤区、金山区、崇明区全区以及闵行区部分街镇先实施封控,开展核酸筛查,4 月 1 日 5 时解封。浦西地区将于 4 月 1 日 3 时开展封控及核酸筛查。
3 月 30 日晚,上海宣布全域静态管理,而在「静态」之下,医务工作者却必须「流动」。封闭管理 3 天,一线的医生怎么样了?
玉兰花开了,在厚重的防护服下,可以看见上海的春天吗?
01. 最担心的时候,整个科室只有我一个人出小区到院值守
3 月 29 日上午,上海某三级医院的吕潇文(化名)终于睡了连日来第一个有床的觉。
上周六( 3 月 26 日)晚上 9 点,吕潇文刚准备睡下,突然接到在封控中的主任的电话,说科里安排她去支援方舱。5 分钟后,医务科紧接着和她电话确认疫苗接种情况,并告知为确保如期支援,需要立刻召回。
支援医务人员集结
于是,潇文只能带着行李突破封锁,连夜赶回了医院。值班室睡不下,人手也不够,潇文已经好几天没合眼。
「每天都说今天出发,从周六说到现在了。每天都不知道自己的一天会是什么样子,上一秒不知道下一秒。」四天里,潇文在医院里经历着混乱和疲倦。而这样的感受,随着三月以来上海的陆续封控而被逐渐放大。
一开始闵行区支援核酸,主要以二级和一级医院为主,潇文所在医院只是发热门诊和缓冲病房开始吃紧。后来,越来越多同事封在小区,科室值班开始变成连值。再后来,医院的管理越来越乱,几个病区开始合并和封控,急诊开了关关了开。
「最担心的时候,我们科只有我一个人能和小区商量到医院来值守。」
29 日中午,潇文正在为「今天下午出发」的支援号召准备物资。「这回支援可能要两个月以上。家里老人没有降压药了,托了朋友帮忙看看。」
电话那头,潇文用平静的语气叙述着,「哭也哭了,怕也怕过了,现在已经麻了。希望能顺利吧。」
02. 过期防护服,鞋套 16 元 100 双,熬了两周我被带走了
26 日,边扬(化名)核酸复核异常,被认定为「无症状」转运至定点医院进行集中隔离。
边扬收到的防护服
「一开始发的防护服都是过期的。但医院的人说这个是出口国外的,虽然写的保质期一年,在国内其实是两年。很多衣服中间的胶条都已经黄了,根本贴不紧。」
一边说着,边扬给我们发来某电商平台上「 16 元 100 双的一次性无纺布医用室内防尘透气鞋套」的图片,「鞋套一开始也只有这种,护目镜也没有,难以做到完全防护。」
在这种没有清洁区的封闭环境下,大家在自己楼层上班干活,院内陆陆续续有人核酸异常。
再后来,边扬所在科室只有 1/3 的核酸阴性患者。她走前,全科就只剩 1 个医生在撑着。坚持到后期,「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领导一直叫大家坚持,但他们迟迟等不来支援。
边扬从窗口拍到的转运车
目前,边扬的身体状况和情绪正在逐渐恢复,「定点医院的医护知道我们都是医护人员,他们都特别好。提供开水、矿泉水、纸巾、洗漱用品,还陪我们聊聊天解解闷。」
03. 换种身份进方舱,我终于可以「心安理得」地休息
温晨(化名)是边扬的同事。28 日十一点,温晨坐着公交车被转运到了方舱门口。排了几个小时的队,终于在后半夜进了方舱。
29 日早上九点多,温晨醒后就再也睡不着了。「人太多了,这里好像 24 小时不闭灯。」
温晨入住的方舱
从 12 日起,医院闭环管理 14 天。温晨周围的同事、护工只要一有异常全部被撤离,其余的人就留在院内,连续几天轮轴转,早上 5 点起,晚上 8 点下班,同时兼顾护工和治疗工作。
温晨所在的医院,有上千张床位,且主要入住的都是老年患者,工作量大。后来人手不够运转不动,各病区开始互相支援,有的一整层楼只剩下一个护士一个医生。
温晨被转运当晚
14 天过去,没有接到调整的通知,医院继续封闭管理。手术已经停掉,勉强能给到患者基础治疗。「还有一位 38 周随时要生的孕妈在病区,昨天在群里寻求领导去解决问题,最后领导直接把群解散了。只能靠我们同事认识 120 的医生,一直打一直打,才把自己送了出去。」
据温晨所在医院说,将会有 100 个医生和 200 个护士前来支援,等支援队伍到位了全员可以撤离。然而目前为止,核酸正常的同事还没有出来。看着卧床患者,医护人员于心不忍,又继续返岗。
温晨的另一位同事陈数(化名),转运过程就没有那么幸运。陈数因为反复发烧被 120 接了出去,和另外 3 位同事一起被关在一个小房间里。4 个人只有 1 张床,陈数只能在椅子上睡。
「没水喝,饭菜也不准时给,体温也没人测量。反复发烧,烧了退、退了起,身上都馊了。」
陈数所在的隔离点
如此,陈数依然庆幸道,「有这个隔间还是因为医院帮忙联系,好多人都在广场的大棚子里过夜。」
29 日下午,陈数一行 4 人终于等来转运去方舱的大巴。
「听说有人现在没地方去,在车上呆了三天的。方舱每天有人管理,起码最基础的生活条件能满足到位了,不用睡地铺睡椅子,有新的被褥,两次转阴就可以回去居家。我也可以不受精神煎熬了,终于可以心安理得地休息了。」温晨告诉丁香园,最近这段时间想先把身体养好,尽快回家。
04. 我留在医院收治管控区病人,对象在家肉眼可见地成长
孟林(化名)所在的医院,目前门急诊都正常运转,主要分为两大块任务,一是承担着收治管控区患者的责任,二是支援核酸采样。
13 日,医院解封,抽调集结了 600 人的采样大部队前往各个社区支援,孟林也去了。任务来得突然,孟林调侃道,「正在吃饭,说走就走,真跟消防出警一样。」
他已经参与了三次外采任务,每天早上 5 点集合,快的时候傍晚就能回来,有时候晚了可能要到半夜一两点。
另一边,岳兴儒(化名)也经历着相似的工作强度。他所在的浦东某社区医院已经全院停诊四天。「所有人待命,三天一班外出采样。」这几天都只睡了不到四小时,岳兴儒此刻露出倦态,「因为浦东就给了居民四小时买菜。一轮又一轮的核酸筛查,到基层都是要切切实实靠我们做出来的。」
一周之后,孟林的医院另外设置了管控病房,收治封闭小区里有就医需求的患者。为防止交叉感染,医院已不再接收任何非管控区病人。
目前,孟林科室半数人在病房早中晚三班倒,已经收进 100 多位患者。「他们都有单独的隔离间,进来前做一次核酸,进来之后还要再复核一次。有一些住进来一段时间后阳性的,就会转到定点隔离医院。」
科室的每个班 6~8 小时左右,因穿着防护服行动不便,每个班上会排两个人轮值,当其中一个身体感到不舒服、需要喝水上卫生间时,另一个就顶替上去。
孟林赞扬了医院对食宿的统一安排。「如果时间充足,吃饭和睡眠是可以保证的。我们一部分住在医院,也有住在酒店的。」
这段时间,他还有个额外收获:对象的生活技能飙升了。
孟林不在家这几天,对象独自被封控在小区居家办公。「具体表现为:之前搬不动的水可以搬动了,看不来的燃气表、水表会看了,还尝试自己做饭了。」
孟林的朋友圈及聊天记录
05. 我每天开车半小时跨江去浦西上班,同事晚上在电脑前学习做科研
与身处疫情风暴眼的浦东医护相比,在浦西医院工作的谭智博(化名)工作压力相对小一些。上海划江封控的前一天,医院担心家住浦东的医生第二天不能跨江来上班,将谭智博和同事集体召回。
「100 人的科室召回了 20 个。因为之前有过三次封闭管理的经验,棉被、床都由医院提供的,我们也轻车熟路了。休息质量肯定还是受到影响的,毕竟大家白天都要上班,有些还要值夜班。不过大家都是熟人,这种偶尔的集体生活还挺有意思的。」
谭智博在医院时的伙食
因为医院规定不能串门、不让打牌、聚餐和喝酒,有些认真的同事只能苦中作乐,晚上下了班还在电脑前学习做科研。
第二天下午,上海发布通知,有私家车的医生,提供工作证件和核酸证明后可以跨江通勤。路上不堵车,谭智博半小时就到了家。途径杨浦大桥的时候,他顺手拍了一张照片,感叹「希望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谭智博跨江通勤时拍下的空无一人的杨浦大桥
06. 一家三口都是医生,爸爸在闭环,我和妈妈在隔离
「我已经 2 天没有工作了。」
上海某高校医学生齐桦(化名)此前正在浦西某医院实习,上海发布封控通知后,她留在了浦东的家中待命。
据齐桦观察,从 3 月 14 日开始,院内医护的核酸从一周一次增加到了每天一次,上周开始,所有进手术室的人员被要求佩戴 N95 口罩。
封控通知下发的当晚,齐桦所在医院召回了部分住在浦东的医生,而院内医生的排班表也在时刻变化,毕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同事所在小区被封闭管理。「周三开始,我拿着工作证也不能出入小区,保安说出去了就不让再进来了。」
齐桦的出入证明
但绝大多数医学生则被通知留在家中即可。与此同时,齐桦的很多同学仍然在宿舍中接受闭环管理。
允许跨江通勤并没有给齐桦带来太多的变化,「其实如果有私家车载我去浦西的话,我还是可以正常上班的,可是我爸爸现在在他工作的医院闭环。」
3 月 22 日,在浦东某家医院工作的齐桦父母收到医院因疫情防控需要闭环管理的通知。「我妈妈那天没在医院,所以暂时居家隔离,爸爸是主任医师,必须得回去主持工作。」齐桦说。
「像我爸妈这种夫妻双方都在医院工作的,如果都被闭环管理,家里的小孩怎么办呢?」
07. 穿上防护服做剖宫产手术,我在隔离舱迎来 5 个新生命
「谢谢医生,我已经于 10 点生好了,娃比核酸报告先出来。你们医护人员辛苦了。」
某医院的隔离舱病房总护士长吴红艳(化名)手机收到一条这样的消息,「我们特别高兴,5 间隔离舱病房短短两周迎来了 5 个小生命。」
13 日起隔离舱病房正式启用之后,妇产科主任崔芸(化名)接收到了不少静安封控区的孕产妇。「第一天早上 6 点多就收到了通知,有一位产妇正在 120 来的路上。到医院的时候羊水破裂,下半身已经湿透了,宫缩严重但胎头却没入盆。必须要立刻进行剖宫产手术,否则产妇和孩子都会有生命危险。」
因为产妇之前不是在该院建卡产检,崔芸一边提前和家属做沟通,一边准备着穿上防护服做手术。「穿着衣服动作力度、幅度不好把握,带了眼罩视野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还挺有挑战的。」
手术成功,产妇两天后就顺利出院了。崔芸开心地分享着特殊时刻迎接新生命的喜悦:「是个女孩,3590 克。现在条件有限,等小区封控结束了,再提醒妈妈带孩子来办理出生证。」
08. 尾声
昨晚,在上海市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市委书记、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强在会上指出,要坚定坚决实施好这一轮面上核酸筛查工作,采取全域静态管理、全员核酸筛查、全面流调排查、全面清洁消杀等综合防控措施,分批实施、无缝衔接,真正把风险人群管住,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
李强指出,第一批地区的筛查要全力抓严抓细抓实,筛查期间严格落实「人不流动、足不出户」,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进一步做好阳性感染者转运和居民生活必需品保障。第二批地区的筛查要准备得更加周密细致,把人员情况摸清楚,把工作方案细化好,把服务保障做到位,切实提高回应市民诉求和解决问题的效率。
五声嘹亮的啼哭划破疫情的漫漫长夜。春分已过,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策划:yuu., beatrice
监制:carollero, gyouza
题图来源:当事人提供(文中图片均为当事人提供)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3-31/578334.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这些健康科普创作者值得关注!人民日报健康百家榜第三期季度榜发布2022-03-31 14:00:15
- 优质健康科普看过来!人民日报健康百家榜2月榜发布2022-03-31 14:00:15
-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用心陪伴 静待云开“疫”散2022-03-31 14:00:15
- 每天都刷牙,为啥牙齿还是坏了啊?!2022-03-31 14:00:15
- 一图读懂|如何应对急性酒精中毒2022-03-31 14:00:15
-
国际学术期刊发文证实: 预防服用连花清瘟可降低新冠阳性率和发热率
2022-03-08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11:47:40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14:00:03
-
什么是阴结?
2021-10-26 10:33:42
-
名医风采 美立方颌面国际专家团,轮廓改造天团
2021-08-23 11:48: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