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丨防控常识明白卡
- 2022-03-23 16:00:11 腾讯健康
- 健康
1
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指与病毒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依据以下原则判定为密切接触者:同一房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直接照顾者或提供诊疗、护理服务者。在同一空间内实施可能会产生溶胶诊疗活动的医护人员。在办公室、车间、班组、电梯、食堂、教室等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密闭环境下共餐、共同娱乐以及提供餐饮和娱乐服务的人员。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1米内)人员,包括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暴露于可能被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环境的人员。现场调查人员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人员。
2
什么是“密接”的“密接”?
“密接的密接”者,简称“次密接”者。在密切接触者与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首次接触至该密切接触者被隔离管理前,与密切接触者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首次接触是指病例发病前2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至被隔离管理前这段时间内,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第一次接触。调查中应以与密切接触者接触频繁的家属和同事等人群为重点。
3
什么是“一般接触者”?
一般接触者是指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在乘坐飞机、火车和轮船等同一交通工具、共同生活、学习、工作以及诊疗过程中有过接触,以及共同暴露于商场、农贸(集贸)市场、公交车站、地铁内等公共场所的人员,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的人员。
4
怎么查自己是不是密切接触人群?
微信搜索“国家政务服务平台”,进入小程序。点击“同行密接人员自查”,选择查自己。完成人脸识别验证身份信息,即可查询到是否与确诊或疑似人员存在密切接触。
5
集中隔离应该怎么做?
接受集中医学观察的人员在单独的空间内进行隔离观察,直到隔离期满,集中隔离期间不得离开房间,不接受外来人员探访。按照防疫要求每日早、晚进行体温和健康状况监测,定期采集核酸,并做好房间的日常消毒。隔离期间应注意每天开窗通风,保持房间空气流通。定期清洁个人衣物,整理房间内务,保持房间清洁。房间内产生的垃圾自行清理装袋后,应扎紧袋口,放置在指定的位置。
6
居家隔离管理应该怎么做?
隔离房间要尽量符合“单人单间单卫”。隔离人员及同居的家庭成员、室友原则上不准外出,每天要向社区报告两次居家隔离人员体温等健康状况。要配合医疗机构上门采集鼻咽拭子。社区要提供生活保障。没有符合条件的居家隔离场所要在集中隔离场所完成健康管理。出现发热、干咳等十大症状,要主动报告社区,及时闭环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排查。其他急症就诊要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就诊。
7
居家健康监测应该怎么做?
需要落实“两做好一避免一及时”要求。两做好:做好健康监测,每天测量体温,按照要求自觉前往社区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一避免:原则上在家办公,不参加上学等集体活动,不能进入公共密闭场所,避免参加聚会、聚餐等人群聚集活动。一及时:出现发热、咳嗽、嗅觉味觉减弱等异常情况,及时到定点医院排查。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同住人员可外出。没有固定住所的人员可在集中隔离场所或在通风条件良好、不使用中央空调的场所完成健康监测。急症就诊要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就诊。
8
自我健康监测应该怎么做?
进行“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可正常上班、上学、就诊等。期间应每天注意自我健康状况的观察,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嗅觉味觉减弱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到定点医院排查。
9
居家消毒的8大误区是什么?
过度消毒而忽略日常清洁。消毒剂浓度过高或过低。不同类型的消毒剂混合使用。使用消毒剂时不进行必要防护。室内喷洒酒精进行消毒。用免洗手消毒液替代流动水洗手。物品消毒后不进行后续清洗。消毒剂存放不合理。
10
居家卫生要点有哪些?
勤通风:根据具体天气情况,每天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勤洗手:外出回家一定要洗手;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换洗衣物:外出衣物经常换洗,必要时可以用沸水煮沸消毒,或按产品说明书使用84消毒剂等浸泡消毒。家居表面保持清洁:门把手、桌面等手经常接触的表面,每天清洁,必要时(如家中有客人来访等)可以按产品说明书使用酒精或84消毒剂等消毒剂擦拭消毒。定期进行餐具消毒:特别是家中有客人来访后,把需要消毒的餐具放在一个专用的锅里煮沸15分钟以上。口鼻分泌物处理:家人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掩住口鼻,用过的纸巾等垃圾要单独放在一个垃圾袋,并及时处理,其他家庭成员避免接触。
11
办公场所消毒有哪些重点?
电梯的按钮、门把手、手动的水龙头、公用电话,是重点要消毒的地方。地面、台面,有条件的可以适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每天定期消毒,并做好清洁消毒记录。确保办公场所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加强垃圾的分类管理,及时收集并清运。加强垃圾桶等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处理。注意用消毒剂对空气进行消毒时,一定是在无人的环境。
12
校园防疫应注意哪些?
加强校门管理。入校需核验身份、健康码、通信行程卡并检测体温。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入校。学生、教师要保持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状态。建议采取乘坐私家车、步行或骑行方式,尽量避免乘坐交通工具,如必须乘坐务必全程佩戴口罩。进离校时保持1米以上间隔。每日健康打卡。如有咳嗽、发热、腹泻、乏力等症状,第一时间上报值班老师。
13
校园食堂就餐应注意什么?
就餐前一定要洗手,可以用洗手液在流水状态下洗手或者是用手消毒剂。排队过程中要佩戴口罩,减少语言交流,与相邻人员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排队时打喷嚏的话,用纸巾遮住口鼻或者采用肘部遮挡这些措施。取餐时应避免用手直接触碰频繁接触的物品表面。用餐过程中,摘下口罩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口罩内侧的清洁,避免污染。就餐结束,收拾餐具,将筷子和饭碗带至回收处,不乱扔垃圾,保持餐厅干净。就餐后,要立刻离开餐厅,减少在餐厅的逗留时间。
14
教室、宿舍防疫怎么做?
戴口罩。讲卫生。不扎堆。不串门。勤清洁。勤通风。勤消毒。
15
七步洗手法分别是什么?
搓掌心。搓手背。手指交错搓掌心。擦拇指。擦手背。指尖擦掌心。揉搓腕部、前臂、肘部。
16
穿脱防护服流程有哪些?
穿防护服流程。实施手卫生规范(七步洗手法)。戴医用防护口罩或N95口罩(二选一),做闭合试验,戴一次性帽子。穿一次性鞋套。穿防渗隔离衣。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必须包裹隔离衣袖口)。戴护目镜或面屏(二选一)。
脱防护服流程。实施手卫生规范(七步洗手法)。摘去护目镜或面屏。脱鞋套。脱隔离衣(反转脱下),一并脱手套。摘一次性帽子。摘医用防护口罩(闭眼、憋气)。更换新口罩。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3-23/576969.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每天睡多久算健康?医生:睡够这个数,有助远离疾病、获得长寿!2022-03-23 16:00:12
- 为什么上海市民都等着听600号发言?2022-03-23 16:00:12
- 晚上血糖忽高忽低,要及时控制,坚持做好这6件事,或能稳定血糖2022-03-23 16:00:12
- 血管堵塞时,身体这3处会有明显症状,发现后,要及时调理2022-03-23 16:00:12
- 爱生闷气,或带来这5大损伤,若你有,趁早改正,别不当回事2022-03-23 16:00:12
-
国际学术期刊发文证实: 预防服用连花清瘟可降低新冠阳性率和发热率
2022-03-08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11:47:40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14:00:03
-
什么是阴结?
2021-10-26 10:33:42
-
名医风采 美立方颌面国际专家团,轮廓改造天团
2021-08-23 11:48: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