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顽固心衰有新路!医生助患者增强心脏“收缩力”
- 2022-03-22 20:00:09 腾讯健康
- 健康
老伯平均每2-3个月发作一次心力衰竭,先后15次入院治疗,日常稍一动弹就气喘吁吁,是否还有“生路”可走?
3月22日,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获悉,该院心血管内科陈样新教授、周淑娴教授团队近日成功为这位患有顽固心力衰竭的老伯完成心脏收缩力调节器植入术,为老伯的心脏跳动助力。
这也是全国首批、广州首例心脏收缩力调节器植入术,标志着该院在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新的突破。
心衰积重难返 植入ICD效果不佳
患者是一名78岁的老年男性,近3年因缺血性心肌病、反复心衰发作,辗转求医,心衰再入院次数达15次,日常一活动即出现明显气促。
近一年来,他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衰中心规范化管理,经过优化药物、血运重建等治疗后,症状虽有所缓解,但仍2-3个月发作心衰一次。近期复查心脏彩超显示,老伯的心脏EF(射血分数)仍低至32%,动态心电图示频发多型性室早、非持续性室速。这意味着心源性猝死分分钟可能置他于死地。
为了拯救他,医生为他置入单腔ICD(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这是预防心源性猝死最有效、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对于这位老伯来说,症状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的指导下,陈样新教授、周淑娴教授和麦憬霆副教授全面分析了老伯的病情,建议为他植入新型心脏收缩力调节器治疗。
精准施治 心脏获两“器”助力
经过团队的精心准备,手术过程非常顺利,在局部麻醉下微创完成,大约耗时1个小时。
术中,医生团队分别将两根主动电极固定于右心室中上间隔及下间隔,相距2厘米以上,并通过测试验证电极准确植入发挥最佳效力的部位。为了确保心脏收缩力调节器信号发送时不会与ICD的除颤电极相互干扰,连接心脏收缩力调节器后,医生在术中进行了交叉感知测试。经过参数调整后,心脏收缩力调节器与ICD均可正常工作,为老人心脏跳动助力。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次日就可下地,在病房里慢慢行走。
造影下显示心脏收缩力调节器成功植入
手术团队合影
窄QRS波的心衰患者有了新“生路”
陈样新教授指出,ICD是对EF(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患者采取的一线治疗方案,可通过减少心源性猝死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然而,针对严重心衰的患者,尤其是经过规范化治疗仍然反复心衰发作的患者,仅仅预防猝死是不够的,还需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电图宽QRS波的患者可以通过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改善症状,而窄QRS波的患者在以往则缺乏有效器械治疗的手段,如今,心脏收缩力调节器为他们带来一条新的生路。
心脏收缩力调节器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微创手术将刺激电极植入到患者右室间隔部,在心脏收缩的绝对不应期释放强的电刺激。这种电刺激不会改变患者心律,但是可以通过一系列信号通路改善心肌的钙调节状态,在不增加耗能的基础上增强心脏收缩能力,从而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
据了解,该治疗方案目前主要适用于窄QRS波(
示意图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黄睿
图由医院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3-22/576832.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上一篇:26岁青年受伤昏迷80多天被奇迹唤醒
- 下一篇:如何正确使用抗原检测自测盒?一文了解
- 漯河市中医院院感办对血液透析室医护人员开展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2022-03-22 20:00:16
- 漯河市六院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推进会 2022-03-22 20:00:16
- 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核酸采集人员走进病房免费为患儿进行核酸采样 2022-03-22 20:00:16
- 医务人员为进入济源的车辆司乘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2022-03-22 20:00:16
- 三门峡市湖滨区高庙乡黄底村,医务志愿者为群众进行健康宣教 2022-03-22 20:00:15
-
国际学术期刊发文证实: 预防服用连花清瘟可降低新冠阳性率和发热率
2022-03-08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11:47:40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14:00:03
-
什么是阴结?
2021-10-26 10:33:42
-
名医风采 美立方颌面国际专家团,轮廓改造天团
2021-08-23 11:48: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