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培召回涉事产品,致病菌如何进入奶粉?

  • 2022-02-25 08:00:06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2022年2月21日,北京市一家大型超市内售卖的雅培婴幼儿配方奶粉。(视觉中国/图)

2022年2月21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提醒消费者“暂不通过任何渠道购买”以及“立即暂停食用”美国雅培公司旗下相关婴幼儿产品。

此前一周,2月18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声明称,正在调查四名婴儿感染克罗诺杆菌和沙门氏菌事件的投诉。FDA称,据报告,这四名婴儿均食用了雅培在密歇根州斯特吉斯工厂生产的婴儿配方奶粉(PIF),品牌包括Similac、Alimentum和EleCare。

克罗诺杆菌又被称为阪崎肠杆菌,0到12个月婴儿感染克罗诺杆菌的案例虽不多,但因其可危害婴儿性命备受关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2009年10月发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显示,在新墨西哥州两名感染该病菌新生儿食用的开罐乳粉中检测出克罗诺杆菌。美国《新型传染病杂志》2020年的一篇文章对71例感染克罗诺杆菌的新生儿进行调查,结果44%在环境或食品中分离出病菌,30%发现奶粉污染,文章认为“被污染的开盖婴儿配方奶粉是最常见的传播媒介”。

雅培中国公司回复南方周末记者称,雅培中国在中国大陆销售的产品中,仅有一款产品――喜康宝贝添婴儿营养补充剂受此事件的影响,并已启动召回工作,如持有上述日期的喜康宝贝添,请暂不食用,可拨打官方客服热线咨询退货。

喜康宝贝添婴儿营养补充剂是一款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提供的营养补充剂,规格为50条一盒。2月21日下午,南方周末记者在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检索这一商品显示均已下架。

还未在雅培产品中检出病菌

“与投诉有关的四例病例均已住院治疗,其中一例可能因克罗诺杆菌导致了死亡。”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在声明中表示,雅培在斯特吉斯工厂的非产品接触区域发现了克罗诺杆菌。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发布的修订版《国际婴幼儿食品卫生规范法典》对配方奶粉中的克罗诺杆菌含量进行了严格的规定:30份每份10克的样品中不得检出克罗诺杆菌。我国现行标准与之类似,根据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婴儿配方食品中不得检出克罗诺杆菌,方法为在同一批次产品抽检3份样品各100g,要求均不得检出。

但目前,尚未有证据显示,在雅培召回的三款婴儿配方奶粉中含有克罗诺杆菌。

雅培公司回复南方周末记者表示,目前在雅培任何产品及留存样本中,还没有检测出含有上述两种微生物,相关调查和检测仍在进行中。雅培所有婴幼儿配方奶粉都必须经过克罗诺杆菌、纽波特沙门氏菌和其他病原体的检测,且检查结果必须为阴性才能出厂,以确保产品安全。

尽管仅有一款产品在国内销售,但消费者仍可通过海淘、代购等方式买到密歇根州斯特吉斯工厂生产的其余几款涉事奶粉。

雅培官方客服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不论是否是国内销售的奶粉,只要符合召回要求中的三个条件,均可以对产品和生产日期进行拍照,之后发送至“雅培妈妈荟”微信公众号,会有工作人员后续联系。“如果是美加版的建议先和购买渠道询问一下,但是考虑到在国外不方便,也可以联系国内客服。”

雅培工作人员表示,近期妈妈们比较紧张,客服咨询量大,接线等待时间久了许多。

在消费者自行联系雅培公司之外,雅培也同时发起了预防性主动召回,立即冻结喜康宝贝添在雅培中国仓库的全部库存。公司预计,本次召回计划将于30个工作日即2022年4月1日前全部完成。

致命的克罗诺杆菌

克罗诺杆菌已经是婴幼儿乳粉中的“常客”。

中国疾控中心网站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2006~2013年间,北京、深圳、广州、成都等地都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克罗诺杆菌进行污染调查,其污染率在1.4%~7.2%之间,这说明各地销售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克罗诺杆菌对于两个月以内的婴儿最为危险。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一细菌的敏感人群是早产儿、免疫力缺陷婴儿等特殊人群。

一旦感染,后边则不堪设想,它可以引起婴儿菌血症或者脑膜炎,致死率高达40%-80%。

2011年,美国曾发生3例婴幼儿感染克罗诺杆菌病例,其中一例死亡。英国1961年首次报道该菌以来,美国、希腊、荷兰、冰岛、加拿大、比利时等多国都有新生儿感染克罗诺杆菌的报道。国家卫健委2015年数据显示,1958年至今,全世界共报道120起克罗诺杆菌引起的感染事件。

在2004年安徽阜阳“大头婴儿”事后,中国疾控中心从87份阜阳劣质奶粉样品中检测到11份克罗诺杆菌阳性样品,污染阳性率为12.6%。这是国内首次从婴儿配方奶粉中分离到克罗诺杆菌菌株。

不过,克罗诺杆菌感染发病率并不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的来自美国的数据,大约每十万名婴儿才有一例。

“克罗诺杆菌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生命力比较顽强。”钟凯谈到。原材料污染和工厂环境污染是导致婴幼儿乳粉中含有克罗诺杆菌的两大原因,巴氏消毒一般都能杀灭原料中的克罗诺杆菌,但在乳粉的加工过程中,还需在巴氏消毒后添加不得受热的配料,容易带来克罗诺杆菌的二次污染。“在工厂非奶粉的接触区发现克罗诺杆菌,污染奶粉的概率是比较低的,生产企业在生产当中主要是执行良好生产规范,同时做产品的检验验证。”

由于克罗诺杆菌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并不能排除在乳粉冲调过程中病菌进入的可能。世界卫生组织在2007年颁布的《安全制备、贮存和操作婴儿配方奶粉指导原则》中指出:一般来说,建议受感染危险最大的婴儿使用无菌的液态婴儿配方乳。在没有液态婴儿配方乳的地方,使用不低于70℃水调配婴儿配方奶粉可显著降低危险。

钟凯也建议,家长需要保持奶粉存放和冲调区域及器具的卫生清洁,“家中污染致病菌的概率比奶粉污染的概率大得多”。

南方周末记者 宋炳晨 南方周末实习生 符文馨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2-25/572340.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