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肿瘤却死于心脏病?沪医学科技科普大咖共话肿瘤心脏病学
- 2022-02-18 10:00:05 腾讯健康
- 健康
恶性肿瘤目前已成为中国高发疾病之一,各类新型的抗肿瘤药物虽然能极大地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但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心脏毒副作用。同时,随着肿瘤患者预期寿命的延长,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概率也随之增加,如何针对性地制定该人群的治疗方案也成为当下肿瘤治疗的新考验。
2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马兴发、上海市卫健委健康促进处处长王彤、上海市徐汇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胡炳、中山医院科研处副处长、肝外科主任医师施国明、中山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张宏伟、瑞阳制药常务副总裁崔维慎、上药上柯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平以及患者代表共聚上海科学会堂“科技会客厅”活动,畅谈“肿瘤心脏病学”那些事,分享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文图片均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供图
“得了肿瘤,却死于心脏”?!
“得了肿瘤,却死于心脏”看似有悖日常认知,却真切地发生在许多恶性肿瘤患者的身上,基于病患的实际诉求,应运而生了一门新的交叉学科――肿瘤心脏病学。
在葛均波院士及复旦中山心内科肿瘤心脏病亚专科主任程蕾蕾主任医师的带领下,2018年4月中山医院率先开设了华东地区首个肿瘤心脏病学多学科联合门诊,2021年5月率先开设肿瘤心脏病专病门诊,给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肿瘤患者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四年来,复旦中山肿瘤心脏病学团队为数千名肿瘤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排忧解难,提供最前沿的医学指导。
为了让这个新兴学科走进公众视野,团队将临床真实病例改写成医学科普故事书、拍摄微电影,利用各种科普形式“奔走相告”,希望医务人员和患者都能发现这个领域,为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共同努力。
葛均波强调科普不仅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于患者的预后改善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马兴发指出要实现科技强国战略,必须推动科学创新与科学普及并重发展。同时对中山医院肿瘤心脏病团队在科普工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肯定,并倡导医学专家、企业家、科技工作者和媒体朋友共同合作,推动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王彤指出青年医生应该是肿瘤心脏病科普传播的新生力量、中坚力量和骨干力量,希望各级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充分发挥优势,加强医患沟通和科普宣传,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胡炳强调科技是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普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基础。其他嘉宾则分别从医生、患者以及医药企业的角度,阐述了他们对科普传播的理解与看法。
推进心血管与肿瘤“对话”,《说句心里话3》重磅发布
作为中山医院“肿瘤心脏病学”团队的带头人,主任医师程蕾蕾一直深耕医学科普宣传,其撰写的《医生最懂你的心》、《说句心里话》和《说句心里话2》等心血管科普故事书在患者中取得了很好的反响。《说句心里话3》在本次活动中重磅发布,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将一个个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点,用平实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揉入人情世故中,讲解如何对心血管疾病早判断、早预防、科学就医。故事精选自二十年临床经手的上万余案例,尤其重点阐述了大众知之甚少的肿瘤心脏病学科普知识,譬如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时如何进行心脏自我监测、乳腺癌患者一旦出现心脏问题如何就医等。与会嘉宾与人民卫生出版社杜贤总编辑围绕新书开展了线上线下的互动。
由程蕾蕾主导的复旦中山“说句心里话”心血管科普全媒体矩阵推广团队为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传播特聘团队”。肿瘤心脏病微电影《说句心里话》也在活动中宣布开机,不遗余力推进心血管与肿瘤“对话”,带动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的肿瘤心脏病学科建设。
编撰2本临床参考书,推动中国肿瘤心脏病学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肿瘤心脏病学发展,复旦中山肿瘤心脏病团队集结经验、梳理流程、博采众长,编撰了《简明肿瘤心脏病学临床指导手册》,该书为我国第一部肿瘤心脏病学领域的实战总结,自出版以来,受到了肿瘤科医师及心脏科医师的一致好评,为奋战在临床一线的肿瘤和心血管医师提供可靠的借鉴与建议。随着医学科技发展,以人为本、多学科融合是大势所趋,“肿瘤心脏病作为新兴交叉学科,需要更多具备临床实际指导价值的学术书籍。”葛均波院士说道。
据悉,复旦中山肿瘤心脏病团队再次出击,《肿瘤心脏病学真实世界病例索骥》已编撰完成,即将出版发行。葛均波院士和复旦出版社王卫东总编辑还就如何打造这两本干货满满的学术书籍进行了现场分享。
医企携手,聚焦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诊治
各种抗肿瘤治疗手段均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这已经成为国内外专家共识。其中,PD1抑制剂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抗癌神药”的同时,有可能引发极其凶险的免疫性心肌炎,重症患者死亡率近50%,且有大量轻症患者在肿瘤治疗与保护心脏的两难境地当中进退维谷。
复旦中山肿瘤心脏病团队迎难而上,从祖国传统医药宝库寻求答案,发现西红花总苷作为缺血性心肌病的有效治疗药物在改善心肌氧供的同时,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引发的轻症免疫性心肌炎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相关基础研究成果于高分期刊《Journal of inflammation research》发表。团队还同步申请了西红花苷I制备治疗轻症免疫性心肌炎药物的发明专利并成功转化。葛均波院士、程蕾蕾主任医师、中山医院科研处施国明副处长和瑞阳制药崔维慎副总裁一起正式启动“西红花总苷治疗轻症免疫性心肌炎临床试验”。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2-18/571070.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宝宝小屁屁有这些症状别大意,警惕肛周脓肿,拖久了可能要手术2022-02-18 10:00:06
- “猎药人”年度小分子榜单发布,蛋白降解药物和分子胶占三分之一2022-02-18 10:00:06
- 胃镜查出“肠化”危险?该如何干预?不妨看看医生的分析!2022-02-18 10:00:06
- 腰椎受损后,务必要积极做好这3件事,以免病情不断发展加重2022-02-18 10:00:06
- 一项让人“害怕”的妇科检查:放大宫颈,还要夹肉2022-02-18 10:00:06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14:00:03
-
什么是阴结?
2021-10-26 10:33:42
-
名医风采 美立方颌面国际专家团,轮廓改造天团
2021-08-23 11:48:32
-
12333异地就医备案 您关心的都在这里
2021-09-07 10:40: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