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健康长三角峰会召开,聚焦一老一少健康管理、建设“颐老宜幼”社会
- 2021-12-19 16:00:44 腾讯健康
- 健康
实习记者 赵茜
2021年12月18日,以“健康一体新理念 颐老宜幼新示范”为主题的第二届健康长三角峰会正式召开,峰会设有上海、北京两个主会场,并设上海市崇明区、南京、马鞍山、台州、路安、苏州、淮北、无锡、丽水和常州10个分会场。
本届峰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为主的方式举行,聚焦一老一少两个健康重点人群,以期继续汇聚各方力量,保障老年人青少年身心健康。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院长,民进中央原主席,健康长三角研究院院务委员会主任严隽琪致辞指出,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人均收入还是医疗卫生方面的财政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并且中国社会老龄化严重,“颐老”健康社会建设刻不容缓;而人群的另一端,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牵动着家家万户的人心,建设“宜幼”健康社会是面向未来的必要之举。
严隽琪表示,长三角地区基础条件好,建设“颐老宜幼”社会具有优势,可以从三个层面先行先试,争取取得更大成效:
一是将财力集中投向影响全民健康的基础设施上,改善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尤其是疫情背景下的防控体系建设。同时下大力气树立科学的健康理念,普及科学的健康知识,建立科学的“颐老宜幼”衡量标准;
二是加强自主创新和合作共享,充分发挥我国丰富的健康信息资源,加强医学大数据和人群临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根据国情来确定自己的整治标准;
三是要对标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问题,为国家大健康事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培养更多人才,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咨询,为健康领域的交流合作搭建高水平的共商平台,发挥应有的影响力。
原国家卫生部部长,健康长三角研究院名誉院长高强在致辞中表示,幼年是人生的起点,老年是人生的最后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健康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家庭幸福和健康寿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般来说,幼年阶段孩子健康素质较高、免疫能力较强、染病概率较低,因此,对这部分人群健康管理的重点不是医疗,而是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要帮助儿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说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的学习习惯,定时的睡眠习惯等。
而每个老年人年龄不同、知识不同、经济收入不同、爱好兴趣不同、家庭环境不同,由此导致的健康情况差别更大,因此对于老年人的健康服务不能千篇一律,要因个体情况研究设计,比如为患病的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和康复,对健康的老人则关心饮食和运动,让老年人在享受社会发展红利的同时,也能广泛参与到社会活动中。
同时,高强指出,“颐老宜幼”强调社会公益性,应公平、公正、不以盈利为目的,政府需为一老一幼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社会捐助也应向这一领域聚集。
高强致辞。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
打造“颐老社会”应从何入手?
从个体健康管理层面切入,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新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奠基人,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92岁高龄的顾明远教授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长寿“秘诀”:吃饭八分饱,睡眠不可少,锻炼要适度,心情最重要。他指出老年人需要保持心情的开阔和开放,适度地劳动和锻炼,多读书多思考,老有所养,顺其自然。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着重从社会风气和文化层面分析了建设“颐老社会”的重点。叶小文认为,家的关键是慈孝,家风是对慈孝的传承,好的家风能够清润人心,千万个家庭的家风汇聚,就能促进国家发展、民族进步。落实到细节,就是要抓住孝的本质,对父母、长辈、祖先和国家保持尊重和敬畏,对生命保持敬畏,在高节奏和充满诱惑的现代生活中找回自己的精神信仰,继承和弘扬孝的内核。
人类社会正在加速的进入到长寿社会,这是一个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从这一背景出发,泰康保险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挺军指出,长寿社会最核心特征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人口寿命平均每10年会增长2~3岁,平台期老年人口会占到全部人口的1/4以上,完成由金字塔型人口结构向柱状人口结构的转变,健康需求成为人类最大的需求。
刘挺军表示,从全球角度来看,中国目前是一个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国家,在养老、健康的储备方面还有所不足。从养老储备来看,中国养老金的一二三支柱加起来仅占GDP的9%左右,而美国养老金三支柱加在一起占GDP的166%;从健康储备来看,中国医疗卫生开支占GDP的6%,欧洲占10%-11%,美国占比更高,中国与这些国家差距仍然较大。
刘挺军认为,由于中国的医疗卫生和养老领域的改革相对滞后,存在几大结构性失衡,体现在医院科室力量失衡以及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方面。
同时,针对中高端健康需求的解决方案目前还比较少,导致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需求难以满足。刘挺军表示,应该从支付端和服务端寻找解决方案,一方面是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发展商业的养老保险,另一方面则需要让社会资本多层次地参与养老医疗服务,搭建支付端和服务端相互融合的体系,降低消费成本和管理成本,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和实惠的服务。
谢斌教授演讲。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
建设“宜幼社会”需关注那些问题?
教育部一级巡视员郝风林指出,要响应习总书记建设健康中国的号召,依据总书记在近视、营养餐、体育锻炼、劳动教育等教育基层实践方面的指示,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强化学校体育,深化健康教育,落实减负措施,持续防控警示,提升治理能力,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聚焦青少年近视问题,健康长三角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范先群指出,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逐年升高,近视高发总的近视人数达6个亿,其中青少年近视的总体发病率超过50%,大学生的发病率甚至超过了90%,高度近视占比较大。
范先群表示,目前导致近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分别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其中,疫情的背景下,在线学习和办公时间增多是近年来导致近视问题严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视的危害不容忽视,范先群院士指出,高度近视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包括由于眼卒过长引起的后拱膜葡萄肿,延期萎缩性生物病变,视网膜黄斑出血,视网膜皮裂孔和视网膜裂孔等。
同时,范先群明确,近视无法被治愈,只能通过戴眼镜、软性角膜接触镜或者角膜塑形镜,以及做手术的方式来矫正,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有近视激光手术以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等。
因此,范先群建议社会各界协同做好近视眼的防控工作,从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减轻孩子学业负担、强化孩子体育锻炼、深化近视研究并建立三级防控体系等层面出发,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保护好孩子的视力。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是会议所关注的焦点,上海市疾控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谢斌演讲指出,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形式严峻,心理健康指数最低的人群是在18-24岁这一年龄段,其心理困扰的主要的因素有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家庭经济困难,性格个性问题,时间管理问题等。
很多青少年认识结构不完备,缺乏处理应急事件的心理储备,同时对社会和家庭既叛逆又依赖,从而无法形成稳定的心理和情绪状态,最终导致了心理障碍的形成。
针对青少年心理问题,谢斌建议,要强调青少年个人是自身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鼓励他们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负责,尽可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精神生活,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从家庭层面来说,家长应该重点帮助青少年提升心理韧性,不要向孩子传递压力、保持有效沟通,直面孩子的心理问题。
界面记者了解到,本届是第二届健康长三角峰会,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共同承办,首届健康长三角峰会于2019年5月在上海召开,旨在搭建一个长三角地区健康领域合作的交流的平台,助力长三角地区卫生健康一体化的创新融合发展,为打造健康长三角做出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jiankang/2021-12-19/563238.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上一篇:浙江13天累计报告470例本土确诊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第二届健康长三角峰会召开,聚焦一老一少健康管理、建设“颐老宜幼”社会2021-12-19 16:00:44
- 浙江13天累计报告470例本土确诊2021-12-19 16:00:44
- 为什么健身总是没效果?这些健身的坑,一个比一个坑2021-12-19 16:00:44
- 养成这几个好习惯,没有瘦不下去的胖子!你能做到几个?2021-12-19 16:00:44
- 现在餐饮流行怀旧风2021-12-19 16:00:44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14:00:03
-
什么是阴结?
2021-10-26 10:33:42
-
名医风采 美立方颌面国际专家团,轮廓改造天团
2021-08-23 11:48:32
-
12333异地就医备案 您关心的都在这里
2021-09-07 10:40:49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