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这些事儿,不懂很无助,懂了会很酷!
- 2021-12-16 14:00:46 腾讯健康
- 健康
亲爱的朋友,对于心理学,你是不是有很多问号?看完这些问答,你会发现,心理学不是玄幻,而是科学。拥有这些心理学核心知识,等于拥有了豁达、美好的人生!
准备好了吗,
现在就开始吧!
不良情绪不会引发身体疾病?
错。不良情绪是会引发身体疾病的。
与情绪相关的疾病多达200余种。长时间存在的不良情绪会导致胃肠道不适,偏头疼,心血管、内分泌疾病,甚至癌症。“心态决定一切”,好心情才能带来好身体。那些因为心态好而悄然康复的疾病案例,并非传说中的神话哦!
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对。运动真的能当“药”哦!
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有效缓解心理压力,营造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适量的运动能提高个人自信心和幸福感,增进人际关系,改善抑郁症状。每次45分钟、每周3~4次的时间和频率,效果最明显。运动对情绪有调节作用比药物治疗更有效。
得精神心理疾病的人都是因为心理脆弱、自己想不开?
当然不是。
精神心理疾病的病因非常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内分泌因素,神经发育异常,感染因素,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等等。并非简单粗暴的“想不开”、“太脆弱”、“太矫情”。
精神心理疾病是一组有着脑神经和生理生化指标改变的疾病。它和高血压、肾炎等一样,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全球超过10%的人在其生命的某个阶段会罹患精神心理疾病。
睡不好可能是存在心理问题或生理问题?
对,两者都有可能。
你还在床上辗转反侧,用数羊来计算丢失的睡眠吗?
在心理方面,焦虑、抑郁、情感障碍等均可导致失眠,直接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在生理方面,呼吸道疾病、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胃肠道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都会影响睡眠。
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疾病越早治疗越好?
完全正确。
精神心理疾病应该早发现,早治疗,而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越稳定。
精神心理疾病拖延的危害是:随着时间迁移,病情加重。大脑受到不良刺激和损伤不经治疗难以自我修复,任其发展将会表现为疾病更快地恶化,很可能因病致残,带来未知的、不可控的伤害。
精神心理疾病服药好转后,可以自己一边减少药量一边观察?
绝对不可以。
你是不是个“听话的宝宝”?医生告诉你:“药不能停。”
自作主张减药、突然停药等行为不仅会让疾病卷土重来,还可能加重症状或出现撤药反应,甚至发生意外。停药、减药过程需要循序渐进,需要科学化和个体化。
具体如何停药,是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专业医生对多个因素综合判断。最简单,也最重要的是:“遵医嘱”!
家长的情绪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没有影响?
家长的情绪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父母不稳定的情绪,不仅会造成孩子性格缺陷,更会引发心理障碍、精神问题。也许被打过的身体会复原,而心灵所受的伤害,却影响深远,不易察觉。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把孩子当成小树,父母情绪柔和才能滋养孩子的从容不迫,长成自己喜爱的模样,走好漫漫人生路。
老年人加强社交活动有助于减缓大脑功能衰退?
没错。
你长寿的秘诀,很可能就是你的社交生活。
自从九零后都开始在保温杯里泡枸杞之后,养生也逐渐成了全民话题。但根据心理学家苏珊・平克的研究,真正能使人健康长寿的,既不是阳光普照,也不是低糖低脂饮食,而是我们对亲密关系和面对面互动关系的重视。面对面互动的微妙作用是社交媒体不能达到的。面对面接触会让脑内释放很多神经递质,减少压力,改善情绪。
因此,除了晨练和养生,丰富您的社交活动吧,它能给您健康,给您快乐。
精神心理疾病在得到有效治疗后,可以好转和康复?
是的。
简单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治疗,正确减压能够很快地康复;而复杂的心理和精神疾病,在医生的帮助下系统治疗后,也能够得到全面的缓解。
一些对疾病的误解在于认为“不吃药,才算治好了”,或者“再也不复发,才算治好了”。
一些精神心理疾病如同感冒一样,容易复发;而一些重性的精神疾病是慢性疾病,需要精心的长程治疗。在药物的帮助下,能够恢复病前状态和生活,即为临床治愈。
吸烟、饮酒、过度购物、沉迷游戏是不健康的减压方式?
是的,它们都不是正确的减压方式。
“压力山大”的今天,很多人喜欢用放纵情绪和身体的方式,寻求解脱和发泄。这本身就是心理不健康的具体表现,会使人经历了精神痛苦后,再次面临身体的伤害和生活适应的问题。
那么,如何科学有效地减压,守护我们的心身健康呢?
第一,尊重事实,减少歪曲。正视压力,分解压力。第二,积极寻求人际支持。第三,采用适量运动和健康的兴趣爱好调节情绪。例如,游泳,钓鱼,旅行,养宠物等。
今天的心理健康问答,
没有套路,
实用有效。
你都知道了吗?
来源:晋江市第三医院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jiankang/2021-12-16/562531.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乙肝疫苗之父”?为了研制疫苗,这位医生竟用孩子来做活体实验2021-12-16 14:00:47
- 公告#赛升药业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注册申请获受理2021-12-16 14:00:47
- 赛升药业注射用甲磺酸萘莫司他注册申请获受理2021-12-16 14:00:47
- 山西汾酒大跌,董事长李秋喜被传即将退休2021-12-16 14:00:47
- 山西襄汾一医院回应“门诊收费人员拒收硬币”:通报批评2021-12-16 14:00:47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14:00:03
-
什么是阴结?
2021-10-26 10:33:42
-
名医风采 美立方颌面国际专家团,轮廓改造天团
2021-08-23 11:48:32
-
12333异地就医备案 您关心的都在这里
2021-09-07 10:40: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