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失温症有多可怕?专业人士也会失手

  • 2021-11-23 11:59:56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云南哀牢山失联事件牵动了大众的心,很不幸经搜救指挥部通报:野外作业时失联的4名中国地质调查局人员均已遇难。地质专家分析,四名专业人士可能因野外下雨气温降低遭遇失温等问题而遇难。

1)失温症是什么?

失温症又称低温症、低体温症。描述当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0 °C(95.0 °F)时的现象。人体正常体温:人体内部的温度称体温,生物保持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体温是物质代谢转化为热能的产物,正常值:口腔舌下温度为36.3~37.2℃,直肠温度36.5~37.7℃比口腔温度高(0.2~0.5℃),腋下温度36.0℃-37.0℃。

2)失温症原因?

从正常体温的来源就可以明白,最常见失去的温度的原因产生不了足够热量:人体损失的热量超过了产生的热量。野外没有及时补给,无法及时进食进水补充能量,特别是缺乏含糖饮品或者食物。热量异常散发:没有从传导、对流、辐射、蒸发四个方面阻断能量丢失。在野外工作者,为了行动方便着装不会太厚重,没有携带及补给防风保暖衣物,导致在寒冷环境中从皮肤丢失的热量多,不能使体温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特别是在寒冷的野外失去移动能力时,会遭遇低体温症,最糟糕就是冻死。

3)失温症会发生什么?

轻度:体温降至比正常体温低1-2 °C(1.8-3.6 °F)。大家都可能有这样经验,冷得颤抖,产生“鸡皮疙瘩”,双手麻木,无法完成复杂动作。这是由于人体为了保护中枢部分热度,将远端肢体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人体感觉疲劳和腹部疼痛。

中度:体温降至比正常体温低2-4°C(3.8-7.6°F)。以上颤抖,无法控制肌肉,行动迟缓,已经需要别人救援。这是因为浅层血管继续收缩,以保持重要器官的温度,人体出现面色苍白,甚至发紫绀。

重度:体温降至大约32°C(89.6°F)以下。细胞代谢停止,无法言语活动。体温降至30°C(86.0°F)以下时,暴露的皮肤变蓝、涨大,肌肉无法协调,出现甚至不清,做出很多不合逻辑的事。当出现昏迷,甚至致死性心律失常(跳的过快过慢或异常)。主要器官如心脑等停止工作,宣告临床死亡。(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jiankang/2021-11-23/557300.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